前言:
五千年前,寿山石还只是平平无奇的农具和狩猎工具;直到一千多年前的魏晋南北朝,寿山石雕才作为艺术品“出道”;明清时期,乾隆皇帝收藏近千枚寿山石印章,为它实力打call;20世纪80年代,冰心特意将寿山石寄回故乡福州,刻成印章,每有签题必用,爱若至宝;2002年,寿山石正式被官宣为“国石”;今天,独具匠心的艺术家和鉴赏家们,正赋予寿山石新的审美价值……
4月24日,白马映书台·艺文空间,以“不走寻常路”著称的福建青年雕刻名家——杜海中,携寿山石珍品亮相。名家+名作的组合,为【鼓楼雅集】II期——《石头记》贡献了无数经典的“名场面”。
01观“石”问路历史原来如此有趣
从一块不起眼的“门前石”,到价格不菲的艺术品,寿山石家族的传奇成员——寺坪石,经过时间的打磨,具备与生俱来的“伤痕感”。而杜海中老师的创作,则力求平衡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审美。现场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02抚“琴”和鸣一场优雅的遇见
宾客雅兴正浓时,音乐大师巴赫的经典大提琴曲悄然响起。由福建省交响乐协会弦乐团副团长——曾宸倾情演奏,深沉华丽的音色,如行云流水般,淌过演奏家的琴弦,与寿山石雕“无声的优雅”相得益彰,余音绕梁。
03知“书”达理沉淀千年的文化韵味
来自魏晋时期的书法和画作,在中国文化史的夜空中,灿若星辰。如今,诗情画意在眼前一一铺开,人们一如当年的魏晋雅仕,品评运笔、赋文之道。晓戈老师更现场挥毫泼墨,随性洒脱。书画家的一笔一画,雕刻家的一刀一痕,无不流露出精湛的匠人技艺。
【鼓楼雅集】II期——《石头记》,不止是一次寻常的艺术巡礼。当隐逸豪放的魏晋风度,邂逅儒雅精致的鼓楼风华,白马映书台·艺文空间,成就了这一场跨越时空的,对雅仕文明的致敬。(文图由首开融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