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携《星梦》圆梦:航天主题纪念票赏析

 
 

      在航天文创发起的《中国航天系列“星辰大海”纪念票》票面设计有奖征集活动中,最终有5套作品脱颖而出,被评选为优秀作品。今天为大家带来被选中为票面的获奖作品——《星梦》的深度赏析。通过这篇文章,大家可以更细致的了解本套获奖作品的创作内涵与其背后航天文化的魅力。
 
 
 
      《星梦》作者简介:
 
      陈捷,闽江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教学与研究近20年,多次以专家身份受邀参加省市级政府的论证与评审会。近期作品先后入选德国莱比锡国际海报节,德黑兰POSTERRORISM国际海报展、世界零歧视TOP100海报展、中国驻里昂总领事馆,中国驻里昂总领事馆主办的对外交流展览、“世界读书日”国际公益海报设计展等。作品获中国国家航天局主办“2020中国航天日”海报征集活动优秀奖,the Graphis Poster Annual 2021大赛(Graphis)银奖等国家、省部级专业竞赛获奖及重大方案采用项目共40余项。
 
      说起这套获奖作品——《星梦》的创作理念,还要从2000多年前说起……1964年3月,在南阳西关的一座东汉末年(或晚至魏晋)的汉墓中,出土了“嫦娥奔月”画像石。
 
      众多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刻画了许多关于月亮的美丽神话,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画像,让汉代先人的月之诗情跃然石上。
 
      “嫦娥奔月”画像石是南阳汉画馆镇馆之宝之一。这块画像石高53厘米,宽106厘米,画面左上方刻一轮满月,内有蟾蜍,右刻一女子,人首蛇躯,头梳高髻,身着宽袖长襦,后拖曲尾,双手前拱,向月轮作飞腾状,画中布九颗星宿,祥云缭绕。
 
      但是可能很多朋友并不知道,嫦娥本称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嫦娥奔月的故事,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秦简《归藏》:昔者恒我窃毋死之,奔月而攴占。到了汉代《淮南子·览冥训》将之前的传说总结了一下:“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嫦娥奔月画像,形象地表达了古代中华先民盼望冲破有限的物质条件和有限的生命束缚,对时空超越、精神自由的渴望和追求。现在我国探月工程,就是以嫦娥命名的。在1999年3月,我国发行的《汉画像石》特种邮票一套六枚,其中第六枚就是选取《嫦娥奔月》画像石图像制作而成。
 
      说了这么久的汉画像石,和我们这次纪念票又有什么关系呢?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出来了,本次获奖作品蓝色票面中的航天员形象的画面风格和姿态正是画像石中的“嫦娥”的变形体。两张纪念票中利用画像石中围绕“嫦娥”的祥云和吉星的纹饰经过变形设计,在两张票中分别构成了“5”和“0”的数字,结合红色票面中央的卫星图案,来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五十周年。
 
      月亮在古代也被称为“蟾宫”。中华民族自古就不断在仰望星空,对月亮的观察更改是十分细致。在不断的观察月亮的过程中,人们对月球上的阴影的想象逐渐具化,变成了蟾蜍和玉兔。出土于河南磁涧的西汉墓壁画中就有蟾蜍、奔兔与桂树同在月中出现的画面。在汉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更是以鲜艳的色彩,为我们描述了有关日月传说的生动场景。
 
      该T形帛画是汉初长沙国丞相轪候利苍之妻——辛追的随葬品,覆盖在锦饰内棺的盖板上,保存完整,色彩鲜明,内容丰富且生动,技法精湛。帛画的整个画面呈“T”形,用单层的细绢作地,绢地呈现棕色,呈T形,上宽下窄。辛追墓T形帛画经历2000多年的沧桑,仍旧保持完好的状态和鲜艳如初的色彩,实在令人惊叹。这与埋葬的方式有很大关系。从考古现场来看,围绕着棺椁,第一层是木炭,第二层是白膏泥,这两层材料紧紧地将棺椁形成了非常紧密的小空间,隔绝了光线。木炭用于吸潮,白膏泥渗透性很低,用我们现在的技术术语来讲,就是一个质量极高的“恒湿恒温”的环境,所以帛画得以保存至今,完好如初。
 
      帛画从结构上很明显的分为三个部分,即天上、人间、地下。其中天上部分画在帛画上面最宽阔的位置。左上角是一弯新月,月上有蟾蜍和玉兔,月下画着奔月的嫦娥。画面右上角的太阳上有一只黑色神鸟,《山海经·大荒东经》有记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便是说太阳是被金乌拖着运行的。
 
      而在我们本次纪念票红色票面的左上方,正是根据中国古代传说为基础而绘制的代表太阳的金乌。
 
      等等!上面帛画里的那只乌鸦明明是两只脚,为啥在票里给画成三只脚了呢?锵锵锵!答案在这里。
 
      其实金乌形象原是二足,西汉后期演变为三足。关于演变的原因,现代学者认为可能是因为大家认为能托着太阳的神鸟不应该和自然中的乌鸦一样,于是就加了一只脚以作区分,西汉后期各类出土文物和古籍中的记载都统一把金乌定义为三足了。
 
      例如东汉张衡在《灵宪》中记说:“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乌,像乌而三足。”上图中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也说明了,三足乌在汉画像石中象征着太阳,画面中刻一日轮,内有一三足乌,乌展翅飞翔。
 
      那么古人为什么认为是一只乌鸦在托着太阳呢?
 
      其实这又一次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天体极其细致观察的结果。现代学者认为画中的金乌就是中国古人观察到太阳黑子现象的证据。
 
      东汉王充在《论衡·说日》中说:“日中有三足乌。”此“日中神禽”或认为“指日之精”(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有学者认为,“三足乌”实指“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肉眼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层———上出现的巨大漩涡状气流,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特征。因温度比周围低1000-2000℃,显得暗淡而得名。黑子形状不很规则,以圆形或椭圆形居多,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成对或成群出现。其寿命长短不一,多数出现几天到几十天,短的只有几小时,少数长的能够维持几个月,甚至1.5年。此生彼灭,时多时少,平均周期约为11年。
 
      说“‘三足乌’实指‘太阳黑子’”,是因为———首先,“三足乌”的“乌”色与“黑子”的“黑”色相同。清著名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鸟’字点睛,‘乌’则不,以纯黑故不见其睛也。”其次,“三足乌”的形状与“黑子”类似。因为“太阳黑子”看起来虽像“乌”,但其“趾”不显,“以圆形或椭圆形居多”,“犹‘蹲’也”,故谓之“踆”。言“三足”,是表其“奇”,仅像“乌”而已。第三,“三足乌”的“行为”与“黑子”的变化相似。清张英、王士禛等纂的《渊鉴类函》载:太阳中有三足乌鸦,时走时停,缓慢生长,与“黑子”的“此生彼灭,时多时少”的变化相应。第四,“三足乌”与外围的关系与黑子同:均为“金”色。“三足乌”居“日中”,其外围是“金”光闪烁的“日盘”,故又称“金乌”。“黑子”周围因是“金灿灿”的,所以“黑子”的四周也是“金”色的。
 
      最后,“三足乌”的“生”和“死”与“黑子”的出现和消减及其产生的影响同功效。《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坠其羽翼”。“十日并出”,可能隐指“黑子”“成群出现”(因“黑子”“时多时少”,而古人又不明真相,故以为日中“三足乌”(黑子)数量不同时,即为不同的“日”)。研究表明,在中纬度地区(尧的活动范围属此),太阳黑子峰值年比谷值年雨量较少,因而干燥;而在“干燥地区”,温度又较高。因此,“十日并出”的黑子峰值年必然是“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的;当黑子消减(“日中九乌皆死,坠其羽翼”)时,定然是“大地酷暑消尽,万木复苏,百姓重新耕种”。羿射落“九日”后所余下的一“日”,则应为“黑子”很少或无“黑子”的“太阳”。
 
      综上,“三足乌”当指“太阳黑子”。之所以人们将“三足乌”和“羿射十日”作为神话视,是因为神话是最早的解释系统。屈原在《天问》中所“问”的“羿焉弓毕日?乌焉解羽?”,虽是“上下而求索”的态度,但那时的人尚不具备“求索”该问题的真知。或许有人会问:王充“说”“日中有三足乌”时,先人是否业已发现和观测过“黑子”呢?回答是肯定的。据《汉书·五行志》载,公元前28年5月10日,“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是世界上公认的太阳黑子的最早观测记录。而王充生活于公元27-约97年;他出生时距《汉书》记载的黑子的出现时间已有55年之久。
 
      最后,就要说说票面图案中星图的来历了。
 
      2017年3月28日,考古人员在陕西省靖边县渠树壕汉代墓群发现一座被盗砖室墓,墓室里绘制了包括二十八星宿在内的星空图,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星形、星数、图像、题名四要素齐备的二十八星宿图,也是目前已发现内容最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
 
      上古时代我国古人为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转,把广袤的星空划分为28个星区称之为二十八宿,又将这二十八宿按方位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宫七宿,分别将各宫所属七宿连缀想象为一种动物,以为是“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参考北京天文馆制作的“中国星官图”。
 
中国星官图   来自北京天文馆
 
      *星官:天文学术语,古代中国天文学家为了便于认星和观测,把若干颗恒星组成一组,每组用地上的一种事物命名,这一组就称为一个星官,简称一官。
 
 
      回首两千年前,古人望着一轮明月,将对太空的向往和想象刻在了石头上。两千年后的今天,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
 
 
      2008年9月27日,随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空的翟志刚进行出舱作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从画像石上的嫦娥,到纪念票中的中国航天员,小小的票面,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太空梦,也是梦想化为现实的一种写照。(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航天文创”)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福建合唱艺术领军人邱孝胥逝世

      福建合唱艺术领军人、原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合唱协会名誉会长、福建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指挥邱孝胥,因病医治......

    03-30    来源:环华网

    分享
  • 闽江学院携《星梦》圆梦:航天主题纪念

      在航天文创发起的《中国航天系列星辰大海纪念票》票面设计有奖征集活动中,最终有5套作品脱颖而出,被评选为优秀作品......

    09-22    来源:中国航天文创

    分享
  •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文博会拟11月1日开幕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消息(王礼林):8月20日,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海峡两岸文博会)组......

    10-12    来源:国际在线福建频道

    分享
  • 闽清打造 “‘二陈’礼乐文化”名片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消息(林芷汐):10月25日,礼乐文化周之礼乐文化论坛在福州举行。本次论坛是礼乐文化周暨陈旸诞辰9......

    10-15    来源:国际在线福建频道

    分享
  • 中国少儿漫画大赛获奖作品城市巡展入闽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消息(王礼林 文/图):7月27日上午,2019中国(杭州)国际少儿漫画大赛获奖作品城市巡展福建站,在福州......

    10-12    来源:国际在线福建频道

    分享
  • 大熊猫“巴斯”文化建设工程在福州启动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消息(王礼林):9月13日是大熊猫巴斯去世一周年的日子。2018年9月13日上午,巴斯未曾离去暨巴斯文化建......

    10-15    来源:国际在线福建频道

    分享
  • 建行福建分行与福州文投缔结战略合作伙

      11月15日,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与福州文投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福州举行。双方合作项目,福建省首个大型体育场馆智......

    11-18    来源:环华网

    分享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复兴论坛在榕举行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周俭在作主旨演讲(王礼林 摄)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消息(王礼林 文/图):7月28日下......

    10-12    来源:国际在线福建频道

    分享
  • 福建文旅系统应急演练在福州举行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消息(王礼林 文/图):暑假想为父母和孩子报个出境旅游团,但在境外遇到突发事件,老人和孩子怎么应......

    10-13    来源:环华网

    分享
  • 中华文化与两岸文创产融发展论坛开幕

      台湾陈逢显毫芒雕刻馆馆长陈逢显将他的微雕作品赠送给福州市博物馆(王礼林 摄)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消息(王礼林 文/图......

    10-12    来源:国际在线福建频道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