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消息(王礼林):10月25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第十一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的筹备情况。据悉,本届博览会将于今年11月18日至24日在漳州花博园举办;当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已进入最后细化落实阶段。
据了解,本届博览会由农业农村部、国台办、国家林草局、中国贸促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林业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福建省台港澳办、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供销社、福建省农科院、福建省贸促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和漳州市人民政府承办。
据本届博览会筹委会介绍,20年来,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也吸引了海内外业界人士的积极参与,累计有1.8万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台湾企业3400多家),签订购销订单超过294亿元,签约投资项目446亿美元,参观参展人数超过900万人次。农博会·花博会已成为面向两岸、辐射国内外的农业经贸盛会,成为漳州一张有影响力的“城市名片”。
本届农博会·花博会秉承“花开两岸、合作双赢”的办会宗旨,坚持“专业化、特色化、市场化”的办会方向,以“绿色农业·融合发展”为主题,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助力脱贫攻坚,突出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突出精深加工产业融合,促进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本届博览会的特色亮点主要有:
围绕高质量发展,突出产业化经营。一是展示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成效,漳州是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食品产业也是漳州的第一大工业,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34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龙头企业12家,龙头企业成为漳州建设“中国食品名城”的主力军,本届博览会专门设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展区,邀请东方、天福、大闽、锦溪等近百家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参展,全方位展示罐头、水产品、肉制品、果蔬食用菌制品等近千种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漳州味”食品;二是宣传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为让“舌尖上的安全”看得见、摸得着,本届博览会在展区通过实物、图片、网络和远程控制演示,形象展示漳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监管过程;三是示范推广农业“五新”技术,标准化生产离不开“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肥料以及新农药”的推广使用。今年“五新”展区广泛征集航天育种蔬菜、新型有机肥、生物防控新技术、植保新药剂、智能新机具等“五新”技术进行展示推介。
紧扣融合发展,推动“第一家园”建设。本届博览会进一步深化对台交流合作:一是花卉展区闽台花卉同场争艳,花卉展区将组织全省各地市花卉企业,精选水仙花、兰花、三角梅等近千个花卉品种,1万多盆(件)花卉进行造景展示,其中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湾花卉企业还带来新研发的近4000盆洋兰;二是台湾展区荟萃新产品新技术,本届博览会不还积极邀请在大陆投资的台二代、台三代农业企业参展;三是人才与项目对接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本届博览会将举办第三届漳州市海峡两岸人才与项目对接会。
聚焦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本届博览会将展示漳州精准扶贫成果,专门设置老区苏区奔小康展区,宣传漳州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的做法和成效,展示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精准扶贫模式;助力对口帮扶地区脱贫攻坚,设置新疆、西藏、宁夏展区,展示推介宁夏的枸杞、富硒大米,西藏的冬虫夏草、野生松茸,新疆的风干牛肉、糜子酒等各地特色农特产品;“花样漳州”文旅展区还将推介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和精品线路,展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深化交流合作,扩大对外开放。一是展示各国特色食品,“一带一路”展区邀请法国、韩国、马来西亚、巴西等10个国家的企业,展销法国红酒,阿富汗藏红花,越南榴莲饼咖啡,巴西肉制品,老挝养生茶等各国特色食品;二是加强行业对接交流,漳州是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2018年全市食用菌全产业总产值达121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双孢蘑菇、白背木耳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今年第十三届中国蘑菇节坚持以会带展,强化行业交流,将举办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等12场专题讲座。
强化项目对接,凸显办会实效。为充分发挥展会载体和平台作用,本届博览会还策划了一系列活动:一是项目签约推动招商引资;二是产销对接推动产业发展,将举办第二届漳州三角梅产业对接会,邀请三角梅经营企业、市政地产景观工程企业、苗木经纪人以及花卉专家参会,举行专题讲座、供需对接等活动,促进三角梅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评选颁奖打响特色品牌,为进一步打响“三泡茶、六条鱼”等漳州特色农业品牌,本届博览会还将举办2019年漳州市“水仙花杯”茶王赛和“六条鱼”优秀养殖企业评选活动,其中“六条鱼”优秀养殖企业将评选出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苗种繁育、生态混养等四个方面的优秀养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