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息斋主”张大钧:从艺术中找寻生活的激情

                   张大钧肖像(王礼林 摄)    
  
 福州新闻网 记者 王礼林  文/图
 

      【人物名片】
          张大钧,男,别名张禹,号兰息斋主,1943年4月25日出生,籍贯福州,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本科,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榕城十老书法沙龙成员。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老年书画艺术协会常务理事、国画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花鸟研究会会长,福建省民盟书画学会常务理事,海峡两岸高校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福州乌山画院、霞光画院、石狮画院特聘画师。2008年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书法教育突出贡献奖"称号。
 
      【代表作品】
      张大钧擅书画、工篆刻。1997年和2005年分别应澳门艺林书法学会、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之邀,组织并率福建省书法教育考察团奔赴书法考察、作品展出和学术交流。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印学年鉴》、《跨世纪著名书画艺术家精典》等。
出版专著有《少儿国画教程·花鸟篇》、《零起点美术教程国画篇·虫鱼》、《中国画技法·梅花》《每日一画.牵牛花》等教材;编导了《儿童画》、《儿童国画起步》、《中国山水画》、《书法描红系列·颜体》、《书法描红系列·柳体》、《名师教你学写字·硬笔书法楷书》等数套教学录像、光盘教材。
 
 
      年关将至,如候鸟归期。虽然儿孙皆在上海打拼,但是他的“心”一直都在福州,这不,张大钧和老伴也如期返回福州过年。写春联,访老友,他别提多忙了。

      张大钧究竟是谁?近日,记者在其住所有了初次照面。步入书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写着“兰息斋”的匾额,该匾由福建省书法名家沈觐寿题写,绿字黑底,在古雅中透露出浓重的神秘感。

      而这种神秘感在他的书房内得到放大,10多平的书房内,地上书籍、纸张堆积如山。覆盖在上面的防尘布,倾诉了岁月的痕迹。

      “东西太多了,放不下,客厅还有呢。”顺着他的手指,文房四宝、各种石头、瓶瓶罐罐、椅子屏风等堆积得让人“无处立足”。

      精明、能干、诚恳,是张老给人的第一印象。他很健谈,语速快,而且思维敏捷,反应极快;虽已76岁,但是头发乌黑,气色也远比同龄人看起来精神。

      关于张大钧,相伴一生的老伴对他的评价是“一头固执的老黄牛”。颜阿姨说,张大钧“很中国”,非常固守中国传统文化,不但自己坚决不过西方的各种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甚至还建议儿孙不要沉溺而忘记中国的传统节日。

      对老伴的评价,张老笑而不语。他的自我评价是:一个追求诚信、真诚、懂得感恩的人。他说,哪怕老师、同事对我只是一点好,自己也要加倍对别人好。

      其实,张大钧是一个“艺虫”,与“书虫”异曲同工:对文艺极度热爱。对于文化人来说,能做到“诗书画印”皆绝,无异于攀登文化界的珠峰,而张大钧恰好精通书法、字画、篆刻,临“登顶珠峰”,用他自己话讲——只差“写好一首诗”。
张老喜画花鸟,此其花鸟作品(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喜欢兰花虚怀若谷书房名“兰息斋”      画花鸟雅俗共赏追求“书法入画”
      他的书房名极有特色,鲜有看到记不住的——“兰息斋”。 至于名字,就字面意思是“兰花的气息”。没错,兰花是张大钧最喜欢的植物之一。他喜欢兰花如谦谦君子般的淡雅,同时虚怀若谷,不事伸张。因喜兰他便频频画兰,对于志趣相投的朋友往往画兰相赠。

      其友人曾经如此写诗评价张大钧:“金工久积方寸间,百卉争艳兰为先,精灵鸟语传神韵,款款题咏近龙颜。力拔千钧著大器,修炼双馨未许闲,心源意趣笔墨事,坦荡君子得三山。”

      这首诗不仅点出了张大钧喜欢兰花,更点出了张大钧的艺术特色:擅长篆刻,同时书法、绘画也精通。

      首先要提的是他的篆刻。张大钧的篆刻在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时代精神的领悟后形成自我独特的风格。他以“秦汉”印为主,所刻之印,章法严谨,醇厚古茂,平中求奇。并在题款、用印等诸方面尤其考究。

      他还擅长书法。书法方面,张大钧篆隶行草,样样精通。当问及评价下自己当下书法水平,他说,“自己说好是自卖自夸。书画同源可以肯定,当有的画家落款书法没把握时,常常会找我解决”。

     而他的绘画不得不提。张大钧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本科毕业。喜欢传统文化的他,主攻国画。要记住张大钧的绘画,只需记住他的几个绘画特色。

      首先,他喜画花鸟和梅兰竹菊。他画的花鸟雅俗共赏、富有生活趣味,他画的梅兰竹菊往往能画出“梅的风骨、兰的神韵、竹的高风亮节、菊之傲霜”四君子之风 。

      他的绘画特点是:书法入画。对书法笔墨的纯熟运用,让他在画国画时能挥洒自如又不失严谨的章法。同时他懂得创新,把大写意花鸟画放荡不羁的笔法与小写意严整、练达的特点融合在一起。

      尤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花鸟画。关于他的花鸟画,他书画同好评价道:“在技法上继承传统,注重笔墨意趣,但又自出新意,潇洒自如的艺术表现,博大的风采气度,又与前人艺术表现与追求有着明显的时代差异。”
 
      张老在展示藏书,他表示自己篆刻前都会先查阅该字古字是否有之(王礼林 摄)
      从教33年治学严谨是毕生追求    主张“悟性很重要”要自强不息
      回顾走过的路,张大钧说:“很自豪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中国教育事业。” 自从1970年2月分配到华安二中任教起到2003年退休,张大钧在教育系统一呆就是33年。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他有许多自己的教育理念。

      “治学严谨很重要,是我一生的追求。”谈到自己艺术上的坚守,张大钧说道。他说,“以篆刻为例,我很注意一个问题:无论如何,你刻出的字要在历代字典里要有,不能生造字,更不能有简化字的‘篆书’。”

      有件事他印象深刻。有次,一位朋友让他刻一个名字印章送给领导。当张大钧拿到所刻人名字时,犯愁了:所刻人名里有个字篆书没有。

      他说,篆刻是一门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以刀代笔、火冲、切刀,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形态。为不闹笑话,张大钧花了几个小时,查阅《康熙字典》等资料,以调查该字历代字典有没有。最终查出该字隶书有,便用隶书刻了印。

      “不论做什么我觉得悟性很重要,人要自强不息。”聊天过程中,“悟性”是张大钧嘴里的高频词。他以自己为例表示,除了勤劳,他自己就是靠不断自学去领悟、心摹手追,最终通过实践去体验、掌握。

      “我书法也好,篆刻也好,固有师傅领进门,但更多靠自己领悟。”他也借此讲述了自己与艺术结缘的故事。

      张大钧小时体弱多病,由于男丁就他一个,被过继给大舅当干儿子。在此,遇到当画家的五舅林志萱。五舅彼时为生活在家里为工厂绘制出口绢画,张大钧一到休息日就跑来看画画。初、高中他买了各种工具书开始自学,到了大学他通过系统学习画艺大大提升。

      而他练习书法,属“因祸得福”。在他小学读一年级的时候,因得急性肾炎不得不休学一年半。在休学期间,父母送他读私塾。在私塾里除启蒙读物外,他在专人辅导下练了一年半的毛笔字,打下初步基础。

      到初二时,由于郑公亮老师推荐参加福州市书法比赛得了二等奖,他深受鼓励,开始正式有意识地练习书法。由于没钱买字帖,他一看到帖子便借来临写,甚至单线勾字拷贝。靠自学他把颜体、魏体、尤其钟情于清道人魏碑。
 
张大钧印作(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勠力推动福建“书法教育 ”发展    强调教师需重视自身“品德修养”
      有件事情不得不提,因为他在张大钧人生中占有很大比重:虽为美术教师,但为推动福建“书法教育”发展,他也倾注了很大心血。

      福建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就是张大钧参与筹建的。

      1993年9月,原省教委副主任马长冰与他一起筹建了福建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目的在于加强素质教育传承千年中国汉字书法艺术,以抵御电脑打字冲击,让青少年们掌握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以发挥书法育德、启智、益美、健体、育人的功能。

      为推动福建省“书法教育”事业发展,美术科班出生、拥有多年教师实战经验的张大钧,亲自现身课堂教学,把自己总结的经验大面积推广。

      在一篇名为《书法(写字)教师具备素质之我见》的文章里,不仅让人看到一个书法爱好者欲弘扬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拳拳衷心,也让人看到张大钧系统的书法教育理念。

      他觉得一个称职的书法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等诸多方面的素养,在书法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以成为名副其实的书法教育家。

      在他看来,一个书法教师需不断加强字外功夫的修养。他说,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书家”的说法,这就是说书法是一种技能,但作为提高到艺术品角度来看待,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作为一门艺术的教师,除了有较好的书写技能外,还得通晓或了解汉字的源流知识、书法艺术知识,以及与其相关的学科知识。“要做到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量’。”

      他还强调,教师“品德修养”很重要尤其是“敬业精神”。

      “书法教师即为翰墨育人,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教师的正派作风、规范行为、严谨治学等方面高尚人格,对学生影响巨大。”他说,“教师敬业精神体现在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对教育对象的真诚培养。最终让学生不但要学会写字,更要学会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如何做人。”

      退休后,一生“闲不住”的张大钧,又积极活跃于老年大学、省老艺协书画协会,继续他对“书画印”的热忱,为弘扬传统文化尽赤子之心。
 
      对于今生艺术成就,他笑道,除了写诗、作文略带遗憾,其他方面颇感无悔了。“书画陪我一生,艺术伴我前行。”他说,“每个人都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我还将继续从艺术中找寻生活的激情,直到干不动为止。”
 
 
    【各方评说】
      杨启舆(原福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对其评价道:
     其所作朱文,多取古籍,奇肆多变,拙中见巧;所作白文,则道法自然,舒展跌宕。经营方寸,章法严谨,每奏刀必求虚实、疏密、阴阳、动静之对比与和谐。当今印坛,有锐意求新者,翩翩多姿;有宗法传统者,醇厚古茂,大钧治印兼取二者。因擅行草,故运刀若中锋行笔、凝重苍韵,使具平中寓奇,火气退尽之美。

      许高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华东大区协作组副组长),曾在《榕城三绝数张君》一文中写道:
      我赏识张君的才学高艺,更敬仰先生的为人。君子之交浓于咖啡。谦恭亲和,朴实率真是他做人的信条,也是其人格魅力所在。张君既悟艺道更悟人品,他的艺格正是其人格在艺术上的延伸和展现,敲石泼墨时戛玉,致友如兰自清芬。

      钟建东(作家、画家、《津京画院》执行主编),曾在《笔情墨韵写丹青——张大钧其人其作》一文中写道:
      “其作品在体现用笔挥洒自如、章法严谨的画风,把大写意花鸟画放荡不羁的笔法与小写意严整、练达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在传统笔墨中融入西画技法,以我为主,在平淡中写激情,更从激情中喷射出艺术火花,苍浑意趣,韵致爽雅,赋以写意花鸟新的生命,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绘画艺术真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艺术规律表现至极致。”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咱厝人”陈玉峰:“百画”归来成“一

      陈玉峰在书房作画(王礼林 摄) 【人物名片】 陈玉峰,笔名陈一峰,男,汉,1943年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东园镇后港村,著......

    03-0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榕的子孙”吴华光:真情流露绘“华光

      福州新闻网 记者 王礼林 文/图 【人物名片】 吴华光,原名吴萍,汉族,1946年10月19日出生于台北,祖籍福州。中国美协会员......

    10-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沈亮:“兔”嗅蔷薇一水间 “猛虎”踏河

      福州新闻网 王礼林 文/图 【人物名片】 沈亮,男,汉族,字詠志,号一智,斋号水涧楼,籍贯福州鼓楼,1939年5月19日出生于......

    10-30    来源: 福州新闻网

    分享
  • 陈志武:凸鹰有梦博艺空 余生无悔画名堂

      福州新闻网 记者 王礼林 文/图 【人物名片】 陈志武,男, 1953年新历7月17日出生,籍贯福州仓山,原名陈余生,斋号嘉名堂......

    10-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老骥”陈章武:踏遍青山人未老

      陈章武这匹老马退休后竟焕发人生第二春:在晚年,不但敢和死神较量,还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两次文学长征(王礼林摄) 【......

    01-12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川:于无声处竟开颜

      编者按:【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千端经纬首推修己治人。不管是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文艺探寻,还是发乎情,止......

    11-11    来源:国际在线福建频道

    分享
  • “守艺人”孙曼亭:慢漆坊里声声慢

      福州新闻网 王礼林 文/图 【人物名片】 孙曼亭,女,汉族,祖籍安徽桐城,1952年4月6日出生于安微省巢湖市(原巢县)。福......

    10-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长乐山翁陈冷月:常有诗书振腹 谁言冷月

      陈冷月肖像(王礼林 摄) 【人物名片】 陈冷月,男,汉族,1938年农历七月初十出生于长乐芹山村,原名仁岳,号香江游子......

    10-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八闽好汉”陈章汉:文章翰墨书经纬

      陈章汉在介绍自己的作品(王礼林 摄) 【人物名片】 陈章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副......

    10-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兰息斋主”张大钧:从艺术中找寻生活

      张大钧肖像(王礼林摄) 福州新闻网 记者 王礼林 文/图 【人物名片】 张大钧,男,别名张禹,号兰息斋主,1943年4月25日出......

    10-29    来源: 福州新闻网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