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的子孙”吴华光:真情流露绘“华光”溢彩

 
                         福州新闻网 记者 王礼林  文/图
      【人物名片】
       吴华光,原名吴萍,汉族,1946年10月19日出生于台北,祖籍福州。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工笔人物画、山水画。2006年正式退休。现为福州画院特聘画师,福州霞光画院副院长,福州政协书画院理事,福州平远诗书画院副院长,福建诚信书画院理事。
    
      【代表作品】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茶》在1990年,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与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美哉中华爱我中华”全国科普美展,获一等奖;《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为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作品,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百花文艺奖;《又一次战胜死神》、《爱国情深》、《榕》等入选全国美展;《舞剑图》入选第三届中国体育美展,《虎门销烟》入选全国中国人物画展览;《榕荫太极图》入选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榕荫友谊赛》入选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运会美展;《万水千山只等闲》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华当代艺术家作品展三等奖。

      被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授“中国杰出人民艺术家”称号,获评第二届徐悲鸿美术奖百佳书画家。作品被中共中央党校、文化部文艺人才中心、全国少数民族体运会、徐悲鸿纪念馆等收藏。出版有《中国当代画家吴华光画集》、《吴华光作品欣赏》等。
 
 
 吴华光作品:榕荫太极图(采访对象提供)
 
       “眼看自己心爱之作被糟踏,心里痛如刀割。我仿佛听到画中的仕女在哭泣,我真想拥抱她——她是我的女儿啊!我要为她医治脸上的伤痕,抚慰她受伤的心。”
 
       这是吴华光著文谈起获全国美展一等奖画作《茶》参加全国巡展到福州,被人在画上乱涂一事时的表述。最后他选择了不再追究、一笑置之,并坚信“用心之作,哪怕有瑕疵,照样美”。 
    
      不管多大困难,哪怕是心爱的画作被人恶意损毁,他都选择“一笑置之” ,这就是吴华光为人处世的哲学,也是他的魄力。由于行事低调,他鲜现于公众视野,在福州画界,吴华光显然是被低估的一位画家。
 
      要记住吴华光很容易,只需记住两个关键词:工笔、写意。他平生驰骋画坛凭借的正是这“两杆枪”。 他绘画特点追求以形写神。其工笔画以人物见长,写意以骏马、山水为最。所画仕女端庄秀丽,所绘马匹健俊欲出。
 
      而且他的画还有个特点:“文人工笔画”。他每幅画都会引经据典,写上几句。题画诗再加上他清秀的书法,整幅画“文化味满满”。
 
      “真”“实”是吴华光最喜欢两个字。他喜欢真实地做人,踏实地做事。画如其人,他绘画“写实”不“写虚”,主攻“写实”绘画里的工笔和写意。
 
      由于信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出成绩”,在与命运博斗中他活出了自己风采。
 
      虽身为锅炉厂工人,整天需面对机器轰鸣,但他仍坚持为自己寻一方“静土”:在工作之余,刻苦钻研画技,不但自学考取了福建师大美术系,而且在退休后还勇追画家梦,用真心描绘真情,让自己“华光”溢彩。
  
 谈到年轻时采风写生的场景,他常常手舞足蹈(王礼林 摄)
      喜欢做踏实的事情画中常流露真情     甘当“榕的子孙”用笔描绘福州之美  
      在一个阴雨绵绵、寒风料峭的冬日,本网《闽都大家》记者与吴老有了初次照面。一位身形清瘦的老者早已恭敬等候。
 
      “真”是吴华光给人的第一印象,他待人真诚、做人真实、画中常露“真情”。 他着红色的褪色外套,手上棕色棉手套更是起了球,白发被风吹得凌乱,外表虽不起眼但朴实。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画却一点不“随意”,甚至难掩灼灼其华。他推了推金框老花镜,像介绍老友般小心翼翼展开画作,只见一个个线骨潇洒、色彩温润的人物,扑面而来。“清新、质朴”这是看过其画作后的第二印象。
 
      若一个人能被业内多数人评价为“老实、本分的好人”,是极难能可贵的。他会憨厚地笑着、静静地听你把话讲完。即使聊到所获全国奖项时,也只是笑笑,仿佛不值一提。
 
      他的自我评价是:比较内向,喜欢踏实做事,不喜张扬、不喜浮夸,对生活没太多要求,只求能用有限的生命,美化生活,多画几张画,做喜欢的事。
  
      鲜为人知的是,一个如此不喜张扬的人,还是干了一件“张扬”的事:吴华光画了许多榕树。这些代表其家乡福州精气神的绿色植物,也是他的“笔下贵宾”。多年来吴华光用细腻的工笔将福州生活的场景借榕树铺开,绘就成一幅幅属于老福州们的记忆长卷。
 
      他创作的作品,有《榕荫日课》《榕荫太极图》《榕荫友谊赛》《榕荫靓装》《榕荫池趣》等。其中有一幅叫《榕的子孙》的画让人印象深刻。只见画面生动描画了儿童们在榕树下嬉戏打闹、竞相攀爬榕树根的场景,干净的画面衬托出的孩子们无比纯真的笑容。
 
      谈起为何要画这么多榕树,吴华光笑道:“因为我们都是榕的子孙。福州的山水养育了我,而且榕树根系博大精深、胸怀海纳百川,这些精神更是影响了我。”
 
      他说福州永远都是他的第一故乡。1946年,吴华光出生在台北一个我党地下工作者家庭。成长到3岁,在福州临解放前一天,他在祖母的带领下,和妹妹一起坐飞机返回自己真正的故土,与父亲团圆。而母亲由于乘船、海峡受封锁影响,从此母子相隔两地,直到1992年才久别重逢。
  吴华光作品:茶(中国茶文化)
     周末去少年宫学画是最快乐的事       恩师教导助燃其内心绘画火种
     但是,即使出生在这种家庭,吴华光的童年还是很快乐的,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玩具:画笔。
 
     “小时候的我在任何能涂抹的地方都喜欢画两笔。”他笑道。他的父亲见过世面,很开明,很尊重并培养他的这一爱好,不但给他买书、买材料学画,周末还送他到少年宫学画。而周末去少年宫学素描、写生静物,是吴华光童年最快乐的事。
 
     能有今天的成就,吴华光坦言,离不开三位导师的栽培。第一位就是老画家丁犁。
 
     “我很幸运遇到丁犁老师,是他护住了我爱画的火种。”据吴华光介绍,彼时丁犁家住在石井巷一处宅子的前厅,他家在后厅。近水楼台先得月,他经常跑来看丁犁画画。丁犁看到他有天赋,便收他为徒。彼时丁犁在福建幻灯厂任美术组组长,一有空就会把吴华光带上,把幻灯片交给他练习。
 
     有几句教诲,吴华光记得特别清楚。丁犁告诉他:小时可凭喜好画,但年纪大了就要有选择;临摹是种很好的学画方法,能少走很多弯路,因为临摹可站在老师角度看事物,能快速进步。”
 
     第二位恩师是他高中美术老师唐国光,学画细节中,有句话吴老记得很清楚。他说,唐老擅画水牛,有次就拿水牛教导道:“做人作画要学水牛,前脚掌踩踏实了后脚跟才能踏下去不落空,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做出成绩来。”
 
     第三位恩师是他初中的美术老师林鸿煮。彼时上课,林鸿煮教他画静物、讲透视。有句话吴华光记得很清楚,林鸿煮曾教导他:“学画不是那么简单,一定要在年轻时抓紧时间多写生,基础等到50岁后再打就太迟了。”
 
     在他工作后,林鸿煮还常常跟他一起外出写生,并讲述自己学画的经历、绘画的机理共勉。有个细节让吴华光很难忘。有次两人一起外出写生,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迷路了。就在这时,迎面走来一个当地农民,但双方都听不懂对方。天快暗了,林鸿煮赶紧拿出本子,简练的几笔,就把刚走过的地方方位形象地画出来。
 
     “他教会了我作画如何抓住要点。”吴华光敬佩地说道。他也因此悟出一个道理:“做人也要如此,不要分散注意力,一生做好一件事。”
     吴老创作了许多与榕树有关的作品,并称自己是“榕的子孙(王礼林  摄)
     喜“真实”二字作画追求“写实”    “工笔、写意”为驰骋画坛“两杆枪”
     但他见长并为人熟知的还是工笔画。工笔是很费时费力的一件事。国画要求以最简单的线条结构表示宇宙万象的变化节奏,并奠定“以线造型”的审美理念。
 
     但“以线造型”谈何容易?画人物需要借助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用墨的的浓淡干湿在造型上方能生动运用并有机结合,细致入微地表现出形体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画动物需要画得形神兼备。
 
     “写意用笔能简练概括就行,但工笔细腻费工。如人物,难就难在造型,像画手、画表情,需要画出细致入微的动态变化以达栩栩如生。”吴华光介绍道,“还有各种各样的衣服、场景等皆学问。画家除需要高超绘画技巧,还需长时间观察、积累,才能将各物形态表现得充分动人。”
 
     既然画工笔这么难,为何还要选这条路?对此吴华光笑道,因为自己喜欢“真实”二字,做人追求踏踏实实,绘画追求“写实”不“写虚”。
 
     他的工笔人物, “线骨潇洒、色彩润眼,人物形象饱满,常能和环境布景完美切合,画面的气韵让人深受感染,觉得眼前一亮”。他的写意山水,“构图空间深邃,色彩清丽淡雅,意境宁静致远。而且得益于深厚工笔基础,写意山水画更多了份精巧,以致无论是线条描画、用墨分寸、色彩填充,都透着南方山水的精致与灵巧”。
 
     人人都有代表作,吴华光不例外,他的工笔画作《茶》不得不提。该作品让他在业内“一画成名”。
 
     1990年他接受省科普作协委托作画,题材为中国茶文化。他为此专程拜访茶学专家,了解了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丰富广泛的外延,并参考大量资料。
 
     随后,他花几天时间一气呵成。他笔下:一位唐代仕女手捧茶具款款而来,作为茶文化象征;背后是一个屏风式装饰,巨大的“茶”字上画满中国几大名茶品种,背景衬以描绘几千年中国茶文化系列的种种装饰图案。
 
     而他很享受作画的快乐。在《茶亦醉人何须酒》一文中,吴华光写道:“宵深夜静,驱散睡意,全心投入,仿佛画面散发出层出不穷的茶香,为之陶醉,飘飘欲仙地与画中的茶女对话,迎来了黎明的曙光......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茶亦醉人何需酒,丹青伴我不眠夜。’
 
     退休后,吴华光每天早上一有空就会去喜欢公园打太极,强健了体魄后便返回书房创作。“每天都画一次,心情就很愉快。笔是手的延伸,而手是脑的延伸,多动脑就不会觉得自己老,心态自然就年轻了。”他笑道,虽然年纪大了会力不从心,但是自己深信70岁以后才是画家的春天,“为自己鼓舞打气。”
 
 
 
     【各方评说】
     廖静文(徐悲鸿夫人),曾在看完其画后提笔写道:
     “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动物,都具有特色,十分严谨和传神。艺无止境,希望不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翁振新(福建省美协主席),在《从容淡定 清新和美——读吴华光的中国画人物画》一文中写道:
     “我仔细品读吴华光的中国画作品,体味到一种从容淡定,一种清新和美”“吴华光为人厚道,淡泊谦和,勤勉刻苦,有几分文人性情。他画如其人,不追求新奇怪诞,不刻意矫揉造作,而是以形写神,用写实手法从容地表现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同时也深情地融入了他独特的人生阅历和颖悟。”

     吴乐四(安徽省美协《美术时空》杂志社社长),在《工笔写意两淋漓——评吴华光先生的艺术创作》一文中写道:
     “吴华光先生的工笔人物画线骨潇洒、色彩润眼,人物形象的饱满和环境布景的完美契合让观赏者慨叹不已。整个画面透露出来的气韵使人深受感染,只觉得眼前一亮,内心焕然一新。”“吴华光先生擅长以诗入画,一气呵成,人物与自然交相辉映,以诗点明主旨,画面整体浑然天成,独成一体。”

     陈召飞(作家),在《气韵生动 独具机杼--直面吴华光先生工笔画魅力》一文中写道:
     “善于从传统的工笔中汲取给养,保证着吴华光先生工笔语言的正统与浑厚,在他的作品中线骨潇洒、色彩润眼,完美的平面感与装饰让观者慨叹不已。”“吴华光先生谈吐含蓄、举止儒雅、略带几分士人气息,这种文人性情也随着他细腻的工笔语言融进了画中,高亢也好,低吟也罢,骨法的圆润中总能读出特有的婉约与唯美。”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咱厝人”陈玉峰:“百画”归来成“一

      陈玉峰在书房作画(王礼林 摄) 【人物名片】 陈玉峰,笔名陈一峰,男,汉,1943年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东园镇后港村,著......

    03-0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榕的子孙”吴华光:真情流露绘“华光

      福州新闻网 记者 王礼林 文/图 【人物名片】 吴华光,原名吴萍,汉族,1946年10月19日出生于台北,祖籍福州。中国美协会员......

    10-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沈亮:“兔”嗅蔷薇一水间 “猛虎”踏河

      福州新闻网 王礼林 文/图 【人物名片】 沈亮,男,汉族,字詠志,号一智,斋号水涧楼,籍贯福州鼓楼,1939年5月19日出生于......

    10-30    来源: 福州新闻网

    分享
  • 陈志武:凸鹰有梦博艺空 余生无悔画名堂

      福州新闻网 记者 王礼林 文/图 【人物名片】 陈志武,男, 1953年新历7月17日出生,籍贯福州仓山,原名陈余生,斋号嘉名堂......

    10-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老骥”陈章武:踏遍青山人未老

      陈章武这匹老马退休后竟焕发人生第二春:在晚年,不但敢和死神较量,还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两次文学长征(王礼林摄) 【......

    01-12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川:于无声处竟开颜

      编者按:【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千端经纬首推修己治人。不管是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文艺探寻,还是发乎情,止......

    11-11    来源:国际在线福建频道

    分享
  • “守艺人”孙曼亭:慢漆坊里声声慢

      福州新闻网 王礼林 文/图 【人物名片】 孙曼亭,女,汉族,祖籍安徽桐城,1952年4月6日出生于安微省巢湖市(原巢县)。福......

    10-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长乐山翁陈冷月:常有诗书振腹 谁言冷月

      陈冷月肖像(王礼林 摄) 【人物名片】 陈冷月,男,汉族,1938年农历七月初十出生于长乐芹山村,原名仁岳,号香江游子......

    10-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八闽好汉”陈章汉:文章翰墨书经纬

      陈章汉在介绍自己的作品(王礼林 摄) 【人物名片】 陈章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副......

    10-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兰息斋主”张大钧:从艺术中找寻生活

      张大钧肖像(王礼林摄) 福州新闻网 记者 王礼林 文/图 【人物名片】 张大钧,男,别名张禹,号兰息斋主,1943年4月25日出......

    10-29    来源: 福州新闻网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