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山翁陈冷月:常有诗书振腹 谁言冷月无声

 陈冷月肖像(王礼林  摄)
      【人物名片】
        陈冷月,男,汉族,1938年农历七月初十出生于长乐芹山村,原名仁岳,号香江游子,晚号长乐山翁,楼名掖海,书房名卧云山斋。陈冷月是闽都八才女之一的刘蘅的得意门生,从谢章铤到何振岱到刘蘅再到陈冷月,文脉传承已历四代、一百四十多年。
 
      香港美协会、中华诗词学会、香港诗词学会、纽约四海诗社、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福建美术家协会 、福建省楹联学会等会员。现为海峡动漫影视产品发展促进会高级顾问、香港诗词学会理事、福建逸仙诗社原副社长、正觉书画院名誉院长、武夷诗词学会顾问。
  
      【代表作品】
      在福州、香港等地办过多次个人画展。著有《掖海楼集》五卷、《陈冷月诗画集》、《陈冷月绝句三百首》、《诗词歌赋书画集粹》、《题画诗词》等。
 
 
 
 陈冷月焦墨山水作品
      11月中旬,已是秋末冬初,萧瑟的秋风发起了最后一轮总攻,但位于福州鼓楼梦山脚下的大梦山工作室内,却是暖意融融。他与诗友封崇长、周书荣、高成东,这四位须发渐白者,“把诗言欢”,泼墨挥毫。
 
      小聚席间,四人回忆起四年前同赴山东采风旧事,言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声唱诗、上梁山“当好汉”、在齐鲁大地策马奔腾等场景,直言快哉。爱诗如命的他,旋即大笔一挥,为刚成立的“闽都四皓”文艺小团体,作了一首题为《自嘲》的诗:
 
     “闽海闲吟一老翁,
       都缘笔会赴山东。
       四方游遍归乡里,
       皓首穷经耳半聋。”
 
      他誓要与另外三位诗友,用“老朽”之躯,写诗作画,讴歌盛世,干“不朽”之事。他就是陈冷月。
 
      陈冷月究竟是谁?近日,笔者有幸走进其位于仓山住所的“卧云山斋”,与其有了首次深谈。
 
      初见陈老,很难与82岁的老叟挂钩,只见他皮肤光泽,头发远比同龄人黑。尤其是那花白如关公的长胡子,让人印象深刻,一副仙风道骨。而这撮胡子,他才留两年多。谈及为何蓄须,他笑道,要“老有老相”,耄耋之年蓄须算是赶了趟时髦。
 
      陈老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外向、耿直,不喜争名夺利,对传统文化热爱的人。生命有韧劲,是记者对他的第一印象。他的存在就像他的名字—— “冷月” 一般,无声无息。但这都属“误解”,热爱生命的他又何甘“冷月无声”?他偏要用“诗书画”出声。诗人、画家、书法家,成他最爱的三种称谓。虽然只有中专学历,但他却苦学成才,精通诗书画,几十年来,已留下诗作1000多首,画作700多幅,令人叹绝。
 
  陈冷月和他的书房(王礼林  摄)  
      56岁放弃香港繁华隐居武夷山     读书求志写诗精进艺术之路
       “路从香岛起登攀,三宿幔亭饱看山;
      晓趁鸟声乘筏出,夜随明月踏歌还。
      桃源洞小乾坤大,仙掌峰高心眼宽;
      界外风光尘涴尽,此中不信是人寰。”
 
      这是陈冷月在武夷山隐居期间,所作的四首关于武夷美景的七言律诗之一,既写尽了武夷的美景,也让人看到了他的洒脱和随性。
   
      他还喜作画,专攻焦墨山水,原因是喜欢“在墨色的浓淡变化间感受造物主鬼斧神工、品人生沉浮”。
 
      写诗、作画成了他晚年生活每天必做的功课。这些年陆续出版的《陈冷月诗画集》、《陈冷月绝句三百首》等著作,就是最好见证。
 
      但他还是更喜欢写诗多一点。谈起为何写诗,他坦言,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诗词所营造出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心驰神往。
 
      于是乎,在1994年,陈冷月干了一件令旁人诧异的事:隐居武夷山。1994年,56岁的他毅然把香港的公司交给儿子打理,花了几十万在武夷山下买了栋别墅,正式开始与凡尘俗世“切割”。
 
       “动因就是自己想求志,想读书,想提升自己的诗书画境界。”他说,“而且自己自小就向往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的生活,期待那天很久了。”
 
      这样一呆,便是十年。期间,他踏遍了武夷山的每个角落,与农夫交友,与山水和鸣,让精神放空,让思维流转。 在那里他收获很多,不但学习了许多传统文化精髓,也悟出了许多道理。这其中就包括他的“诗论”。
 
      对于如何写诗,陈冷月不仅是感兴趣、随性,他也有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他曾为初学者写过一篇《诗体浅说》。他写道:
 
      “守法度曰诗、载始末曰引、体如行书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悲如蛩曰吟、通乎俚俗曰谣、委屈尽情曰曲。诗分古体近体两类,今体:律诗、绝句、排律。律诗八句四韵,然而六句三韵,十句五韵者亦间或有之.....笔落惊风雨,篇成泣鬼神,无法之诗难为也!”
 
      作诗,他讲究要讲法度,要严格按照古人之法作诗。但是,他也提出“莫守死法”。他提出:“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得之则成,失之则否。”
 
 陈冷月在作画中(王礼林 摄)
      5岁父母相继过世成孤儿苦学成才       不愿受命运羁绊香江打拼成港商
 
      记者还惊奇地发现:出世和入世完在他身上能完美融合。他是从五岁就丧失双亲的孤儿,也是一位在香港阅遍人间繁华的港商;他是能告诉你后悔错过多次买房机会的普通人,也是一位挣得千金后,能舍弃繁华,在武夷山置房,归隐山林的文人。
 
      这是为何?随着交谈深入, 原来,诗人也好,画家也罢,只是陈冷月“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身份,他面对俗世,最重要的身份是“商人”。
 
      要解开这些谜团,时间的指针得拨到1938年。当年,陈冷月出生在长乐一个叫芹山村的贫穷农民家。贫穷还不是最可怕的,因为有爱还能算富有。
 
      但5岁那年,陈冷月的世界,一下子都变了。当年,10个月内,他接连丧父、丧母、丧妹。他彻底成了孤儿。
 
    他由大姑妈代为照顾,并过早地担负起家庭的重担。“没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每天捡猪粪、拔兔草,还要饱受各种欺辱。”陈老笑道。那时的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争气。
  
      10岁那年,陈冷月来到福州,投靠二姑母。姑母疼爱他,送他进入私塾学习。回忆起那段时光,他仍满心欢喜:“跟着老先生,我开始接触《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发现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合我的胃口。”
 
      有个细节,陈冷月不得不提。他说,当时关于传统美德的学习,让他走出自己是孤儿的苦闷,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恩至今。他为此专门写了篇名为《莫忘八德论》的文章。他写道:八德谓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也........当今之世,失德者何其多也!究其因,废圣人之道也。为官失德必贪,为商失德必奸,为医失德则黑,夫人人失其德则国危矣。”
 
      除了文学,他还喜欢传统艺术。据他回忆,小时候一分钱可租三四本小人书,他就照着书临摹。他还喜欢听评书,常常说书人走到哪,他就跟到哪,由此收获许多历史知识。
 
      1959年,他进入一家建筑公司,任施工技术人员,一干就是十几年。1978年,他定居香港打拼。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或许孤儿的这种苦难,让他越发的自立自强。他利用自己的美术功底,精明的头脑,从事设计花布的生意,成功转型成港商。
 
 陈冷月在介绍自己的作品(王礼林  摄)
      拜闽都八才女刘蘅为师学习写诗         延桃李恩情收徒续诗学香火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冷月无声常自照,照余游艺依乎仁。”这首诗是他对自己名字“冷月”的解读。
 
      但其实不为外人所知的是,关于他的名字,还有许多故事。陈冷月原名叫“陈仁岳”,在1968年他遇到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恩师后,他有了“新名字”。恩师不但倾囊相授,教他如何吟诗作画,更是给他改名为“冷月”,意“低调处世,为人如月般纯洁”。
 
      这位恩师就是有“闽都八才女”之一的刘蘅。回忆起这段师生情,他说“刘老就是我的母亲”。
 
      他曾写了多首诗纪念恩师:
      “平生着意恋缥湘,才女令名播远方;一炬青山烧骨相;诗情画意接天长。  
      人间恩怨莫轻论,卓立艺林世所尊;高阁无人空易主,不知何处吊诗魂。”
 
      据陈老介绍,能拜刘蘅为师也是机缘巧合。1968年,自己的一位同班同学恰好就在当时任省文史馆馆员的刘蘅处学习诗画。
 
      能拜公认的大家为师,夫复何求?一听到这个消息,陈冷月赶紧叫同学介绍,也没什么繁复的拜师礼,喜爱传统文化的陈冷月也颇受刘蘅喜欢,一下子就答应了。
 
      他回忆说,跟刘蘅学习的最大收获是:学到了“读书第一、作诗第二、画画第三”。有个细节让他印象特别深刻。最初跟从刘蘅本想学画,但恩师却劝他说:“要先学字,再学画。尤其要多读书,深明事理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
 
      相伴恩师40载,在恩师影响下,他陆续读了《论语》《辞海》《唐宋八大家文集》《古文观止》等书。“对我思想的升华、古文的领悟,都有很大帮助。”他说。
 
      老师尽心尽力,陈冷月也投桃报李。在那特殊历史时期,刘蘅被停薪十余年,而膝下无子,晚景凄凉。陈冷月从微薄工资中每月提取三元赡养。即使在1978年去香港定居后,陈冷月每月仍会按时托亲友给恩师送去100港币生活费,直至恩师辞世。
 
      在一封给陈冷月的信中,刘蘅曾写道:“老人长此受弟之厚养,实在不安,既是惭愧,又是喜慰。眼见多少亲生儿女冷若路人,吾何幸也,吾不孤也!”
 
      1998年,刘蘅以104岁高龄离世。陈冷月千里奔丧扶灵。他写诗道:灵龛寂寂向山阿,夜半伊谁唱挽歌;悲籁无声轮自转,心头我独诵弥陀。
 
      “对我这种孤儿,好不容易来人间一趟,就要把人生活得透彻。”陈老笑道,对于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他如是说。退休后他除了出版诗书画集,也收了些徒弟,以传承衣钵。他拿出厚厚一叠待整理的诗稿表示,不管活多久,自己还要写诗,还要出诗集,还要赞美生活、歌颂生命。
  
 
      【各方评说】
      刘蘅(同光诗派闽派殿军人物何振岱学生,原福建省文史馆馆员),曾评价道:
      诧其天资聪颖、秉赋刚毅,造诣与日俱进。观其诸作,岂仅胜于蓝、而于出蓝之外自成一格。所谓学我而不我似者也。盖冷月知自奋勉,襟期淡逸,实有以致之也。夫诗书画,过之瑰宝,士之钟灵,而中华五千年文明之体现也。冷月能诗能画亦能书。画从诗书入手,后历名山炉冶造化,识见既丰笔墨融会,遂造沉雄苍润,曲折幽深之境,画必可游憩,可栖迟、可登高吟啸,可临流赋诗。
 
 
      杨东平(福建省画院副院长、画家),在一篇名为《诗人画家隐者——解读陈冷月的诗书画》的文章中写道:
      画从四王入手,通临宋元明清以及荆关董巨诸家。心慕手追,根柢深厚。多年来专研二黄画理,得黄宾虹用墨、黄秋园用笔之神髓。皴擦渲染、精练老辣。又得张大千,刘海粟泼彩泼墨之法。彩墨相激,飞霞流动。沉雄秀茂、浑厚华滋。林木蓊郁,山势磅礴。而无摹古泥古,陈陈相因,甜熟柔弱之病。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咱厝人”陈玉峰:“百画”归来成“一

      陈玉峰在书房作画(王礼林 摄) 【人物名片】 陈玉峰,笔名陈一峰,男,汉,1943年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东园镇后港村,著......

    03-0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榕的子孙”吴华光:真情流露绘“华光

      福州新闻网 记者 王礼林 文/图 【人物名片】 吴华光,原名吴萍,汉族,1946年10月19日出生于台北,祖籍福州。中国美协会员......

    10-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沈亮:“兔”嗅蔷薇一水间 “猛虎”踏河

      福州新闻网 王礼林 文/图 【人物名片】 沈亮,男,汉族,字詠志,号一智,斋号水涧楼,籍贯福州鼓楼,1939年5月19日出生于......

    10-30    来源: 福州新闻网

    分享
  • 陈志武:凸鹰有梦博艺空 余生无悔画名堂

      福州新闻网 记者 王礼林 文/图 【人物名片】 陈志武,男, 1953年新历7月17日出生,籍贯福州仓山,原名陈余生,斋号嘉名堂......

    10-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老骥”陈章武:踏遍青山人未老

      陈章武这匹老马退休后竟焕发人生第二春:在晚年,不但敢和死神较量,还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两次文学长征(王礼林摄) 【......

    01-12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川:于无声处竟开颜

      编者按:【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千端经纬首推修己治人。不管是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文艺探寻,还是发乎情,止......

    11-11    来源:国际在线福建频道

    分享
  • “守艺人”孙曼亭:慢漆坊里声声慢

      福州新闻网 王礼林 文/图 【人物名片】 孙曼亭,女,汉族,祖籍安徽桐城,1952年4月6日出生于安微省巢湖市(原巢县)。福......

    10-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长乐山翁陈冷月:常有诗书振腹 谁言冷月

      陈冷月肖像(王礼林 摄) 【人物名片】 陈冷月,男,汉族,1938年农历七月初十出生于长乐芹山村,原名仁岳,号香江游子......

    10-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八闽好汉”陈章汉:文章翰墨书经纬

      陈章汉在介绍自己的作品(王礼林 摄) 【人物名片】 陈章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副......

    10-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分享
  • “兰息斋主”张大钧:从艺术中找寻生活

      张大钧肖像(王礼林摄) 福州新闻网 记者 王礼林 文/图 【人物名片】 张大钧,男,别名张禹,号兰息斋主,1943年4月25日出......

    10-29    来源: 福州新闻网

    分享
返回列表